你可能不了解,第四野战军也就是之前的东北野战军,林彪是唯一的司令员,没有设置副司令员,这多少有点一个人说了算的意思,不太符合党和军队的民主原则。但这是中央默许的,因为林彪的指挥方式比较特别,他希望在党和军队里有更大的发言权,这样在遇到紧急情况时,他可以迅速做出决定,避免因为和其他人意见不同而耽误时间,导致我们这边处于不利局面。
不少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在探讨四野的军事历程时,常常会聊到一个话题:要是当时设立副司令员,谁最适合这个位置?有人觉得罗帅应该担此重任,也有人认为刘亚楼将军更合适。不过,从实际情况来看,无论是罗帅还是刘亚楼,其实都不太适合担任副司令员这个角色。
罗帅在党内资历深厚,威望颇高,能够镇住四野那些桀骜不驯的将领。然而,他主要擅长政治工作,军事方面的能力相对欠缺,如果让他担任副司令,可能难以有效协助林帅处理复杂的军政问题。此外,如果他出任副司令,野战军政委的位置就会空缺,导致四野的政治工作无人负责,这很可能削弱部队的士气和团结。因此,罗帅并不适合担任副司令一职。
刘亚楼在苏联学习过,还参与过苏德战争,实战经验丰富,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,担任副司令员本应不成问题。不过,他长期在国外,缺乏国内革命经历,如果直接出任野战军副司令,可能难以让众人信服。因此,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,最终决定任命他为野战军参谋长。
在四野众多将领中,能够胜任副司令职务的,非萧劲光莫属。萧将军不仅接受过苏联军事教育,还亲身参与过大革命和土地革命,积累了丰富的实战指挥经验,是一位卓越的军事人才。同时,他还擅长政治工作,能够有效凝聚同志力量,维护革命队伍的团结一致。
由于种种现实因素,萧将军的仕途止步于兵团司令,未能再获提拔。湖南解放后,他留在当地主持剿匪和维护治安等事务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被调往新组建的海军部队,负责建设我国的海上军事力量。有意思的是,萧将军其实不会游泳,而且有严重的晕船毛病,一上船就头晕目眩、呕吐不停。正因如此,他很少亲自登舰,日常工作主要是在岸上进行。
1960年,中苏关系骤然恶化,苏联为了逼迫中国低头,竟然单方面撕毁了之前与中国达成的协议,宣布彻底终止对华援助。这导致中国海军与苏联合作的几十个项目不得不中断。然而,萧将军并未因此退缩,他请示党中央后,果断决定自力更生,自主研发武器装备。既然苏联不可靠,那就靠我们自己!在萧将军的坚定领导下,海军迅速实现了装备的自主研制,彻底摆脱了对外部力量的依赖。
动荡时期,萧将军受到冲击,被打成“走资派”,接连遭到批斗和审讯,1967年更被关进监狱。1971年,萧将军重获自由,再次回到海军任职。到了1973年,国内形势更加严峻,许多干部只求自保,生怕犯错被人抓住把柄,但萧将军毫不在意这些。为了推动海军进步,他不顾个人安危,大胆启动多个新研究项目,努力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洋。
风波平息后,他身上的冤屈被彻底平反,名声也重新得到认可,军委再次委任他执掌海军,负责海军发展大计。到了1980年,他感觉体力不支,难以胜任繁重工作,便主动提出退居二线,不再担任海军领导职务。军委经过慎重研究,批准了他的请求,安排他正式退休。
萧将军晚年过着平静的生活,住在干休所里,几乎不怎么外出,每天按时吃饭、睡觉。有些民间组织曾想请他去做高管,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,他不想再参与任何世事。1989年,萧将军结束了他光辉的一生,享年八十六岁。他有九个子女,其中最出色的是萧伯膺,他从小就参军,在部队干了十多年,后来还当上了中将!